首页 → 经典 → 文章
人到中年不得已,人到中年
日期:2018-11-30 20:02:31    编辑:侯磐卖    来源:互联网
《道德经》:人到中年,谨记4条原则,否则步履维艰!很多人都说人到了中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年龄对一
《道德经》:人到中年,谨记4条原则,否则步履维艰!

很多人都说人到了中年,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年龄对一个人来说的确很重要,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人到了中年,不能像年轻的时候一样横冲直撞,更应该审时度势,虽然大家要接受身体上的衰老,但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我们的心也“老了”。

我国著名的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对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方面都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很多语句中蕴含着大智慧,今天给大家分享其中4条,希望能够正在迷茫的你一些启发。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一、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释义:清静能胜躁动,寒冷能胜暑热,清静无为才是天下之正道。

人到中年,我们的身体大不如前,做很多事情不再像过去一样果断、决绝,这时候我们应该放慢脚步,学会修身养性。而修身养性离不开“清净”二字。所谓“清”是指我们心灵深处的“清”,而“静”则是要放慢自己的生活脚步。如今到了中年,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慌张,不要生气,要学会知足,懂得享受生活。

二、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释义: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的道和德。

人到了中年,我们不能够再过分的追求物质享受,一个人是否真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是否有足够的财富,一个人如果有钱有权,但是没有任何内在,那么也只能算是个暴发户。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浮华而忘记自己的本心,所谓不忘初心,也正是如此,无论身在何地,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知道不要在意身外之物。

三、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释义:灾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法宝。

很多人到了中年有了一些小成就,就开始沾沾自喜,往往容易轻视别人。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无论遇到什么人,我们不可轻视任何人,时刻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要因为年龄和阅历就端着架子,只有以谦卑的心态面对他人,才能够学到自己身上没有的东西。

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释义: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

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一个人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那么就坏事了。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并不是什么最重要的,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是真正的大智慧。“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其中“知己”其实更加重要,能够了解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身上的不足。

来源: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629214174633263630/?iid=52532798103&app=news_article_lite&timestamp=1543490571&group_id=6629214174633263630&tt_from=android_share&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猜你也喜欢:鲁迅《湘灵歌》(太平,成象,太平无象,人不,后汉书)
鲁迅《湘灵歌》(太平,成象,太平无象,人不,后汉书)

  (1931年)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②,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③,太平成象盈秋门④。

  三月

  这首是写给片山松元的。《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诗中“如”作“于”,“皎”作“皓”,“皓”作“素”。

  ①湘灵:《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

  ②高丘:楚国山名。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③唐朝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④太平成象:《通鉴·唐纪六十》,大和六年,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儒:“天下何时当太平?”牛答:“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秋门: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苍岑竦秋门。”曾益注:“洛?有宜秋门、千秋门。”洛?是东都,这里借秋门指南京。

猜你更喜欢:香海棠(海棠,木瓜,我以,荣昌,唐人) 椰风海韵公
香海棠(海棠,木瓜,我以,荣昌,唐人) 椰风海韵公寓的走道里装饰了许多番木瓜的图案,每次走过,我都会想起一唱三叹的《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和番茄、番薯、闽南人称呼玉米的番麦等等一样,前面加一个番字的,大致都是明清之际引入中国的,其后则大概都要加个洋字,比如洋火、洋钉、洋枪之类,唐代前后就会叫胡字,比如胡椒,胡瓜,胡琴。番木瓜是与木瓜不同的,记得《诗经》中的这首诗,是因为木瓜与海棠有关。张爱玲说:“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但香海棠却屡屡见诸记载。
按照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津润味不木者为木瓜;圆小于木瓜,味木而酢涩者为木桃;似木瓜而无鼻,又大于木桃,味涩者为木李。”木瓜又名贴梗海棠,木桃为木瓜海棠。唐人钱起的《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驺驭寻蜗?,不惜瑶华报木桃。”投我以木桃、木李,回报则不惜瑶华,演变为成语「投桃报李」则似乎已经不肯付出更多的回报,而且那种桃李也不像今天的桃李那样宜于食用。
海棠为四川盛产,有“蜀客”之称,唐人吴融说:“蜀地从来胜,棠梨第一花。”陆游则把海棠拟人化了,他说:“蜀姬艳装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而且蜀地还有与众不同的香海棠。唐嘉州刺史薛能《海棠》诗说:“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说:“嘉州海棠色香并胜,犹如香海棠国。”不仅嘉州,唐朝的《百花谱》说:“海棠为花中神仙,色甚丽,但花无香无实。西蜀昌州产者,有香有实,土人珍为佳果。”香海棠出现于唐人的记载之后,到了宋朝,苏东坡在黄州有《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相传还曾手植一株香海棠于常州居所。明初巴陵县主簿叶子奇写的《草木子》说:“世谓海棠无香。西蜀潼川府所属昌州而海棠独有香。故昌州号曰海棠香国。州治前有香霏阁。每花或二十余叶。香气?郁。”到了光绪年的《荣昌县志》则有“昌元八景图”的“棠堰飘香”,并有谢金元诗:“地接巴渝据上游,棠香自古属昌州。”所以荣昌有“棠城”之称。一直很羡慕“昌州香梦接嘉州”的意境,所以多次在嘉州的乐山、昌州的大足一带探寻过香海棠的踪迹,直到2010年底看到《重庆商报》悬赏十万寻找失传已久的香海棠,才知道香海棠已经消失了。

张大千也把香海棠作为家乡的名片,曾说:“我家香国为邻国,天下海棠无香,独吾蜀昌州有香,志称海棠香国,与吾邑接境。想到花时意便消,长恨少陵无性,一生不解海棠骄。”他提到杜甫一生不言及海棠另有原因,而且在成都的杜甫也未必知道有香海棠。不过我因此明白,许多美好的东西,都需要不断吸收不同的成分才放出异彩,不然就会退化到原始状态去。或者它竟然已经基因突变,就像琼花一样,再也没有了。

原载香港《文汇报》2015年2月24日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