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 → 文章
走自己的路说自己的话,不要在乎别人的话走自己的路
日期:2018-11-30 05:03:22    编辑:孙漫辑    来源:互联网
走自己的路,也要听路人的话(自己的,请人,你可以,最好的,的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
走自己的路,也要听路人的话(自己的,请人,你可以,最好的,的人)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路是大家的,你在走自己的路的同时,也是在走着别人的路。

  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走,会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个人走到这里疲惫了,一个小小的土坡,他就会认为这里的路陡峭难行;那个人走到这里,不小心被瓦片绊了一跤,他就会认为这条路充满了险恶……

  人是有思想的,这些走路的人,如果他是位学者,他就会去研究路难行的原因;如果他是位作家,他就会用精彩的文笔记录下摔跤时的场景;抑或他只是个平民百姓,他也会口口相传自己在路上的经历……

  人一生不可能只走一条路,因为你要不断地前行;人一生不可能走同样的路,因为即使是你刚刚走过的路,也可能由于下雨了、刮风了,发生了新的变化。路对于人来说永远是陌生的、充满变数的,最好的办法不是一条条路都去走走试试,而是去问问路边的知情者;

  行走中,当你遇到拦路的河流,最好的办法不是贸然跳进去涉水而过,而是请人告知水的深浅;

  行走中,大雨滂沱,前方道路是否塌方或发生泥石流?最好的办法不是去闯一闯,而是请过来人讲讲前面的实情。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你可以少走弯路;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你可以不入歧途;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你可以避免坎坷;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你可以少付代价;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你可以及时掉头。

  走自己的路,请人来说,当你第一个顺利到达终点时,你会对“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俗话补充一句:“有时候,要听他人言!”


猜你也喜欢: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翰墨,琴书,雨声,清风,窗外) 淡烟微风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翰墨,琴书,雨声,清风,窗外) 淡烟微风,卧床听雨。一抹舒展,卷上眉弯。在这六月的雨季里,最好的莫过于,手捧一卷好书,聆听内心的风景。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就连那一纸素笺,都充满了淡淡的氲香。
  
  爱极了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心境。窗外,淅沥的雨声,如珠玉落盘,唤醒了沉睡已久的梦。千般的思绪,在烟雨中袅袅升腾,舒展成一道绵长的风景。此时,诗意般的情怀,从天地间缓缓溢出,一直飘进了心房。檐水透地,漾起阵阵涟漪,如一架古朴的琴,在弹奏着一首明媚而轻快的曲子。
  
  微风摇曳,淡烟笼罩下的雨丝,清凉如秋。坐在雨声的一隅角落里,聆听这如梦如幻的天籁之音,情暖微漾。指尖拂过暗合的诗卷,平静而美好。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不管是滂沱大雨,还是绵绵细雨,令人将往日的思绪归拢到那漫著书香的扉页中。心,也从喧嚣的尘世间,回归最初的宁静。任世间风声雨声,我自淡定从容、波澜不惊。
  
  窗外,一片朦胧。水天相接,浩渺与共。窗内,一帘温馨,有暗香盈袖。
  
  在雨的淅沥中,阅览一方锦绣,聆听古人教诲。在文字中,领略北国的辽阔风光与南国的婉约温润。在文字中,感受诗经的悠然淡雅,爱情的悲欢离合。在文字中,寻觅那兰心慧质、红袖添香般的优雅情怀。在文字中,暗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窗外,有鸟儿飞过。那清脆的鸣叫,瞬间拉回了我的思绪。这才感觉有点累了,我合上书,静静地倚在窗前。
  
  享受着这份安然,轻轻的闭上了眼。雨滴,落在窗外那宽大的玉兰叶子上,与屋檐滴下的水珠相互交织,如一首动听的曲子。迷离中,我似乎听到了一曲佛界梵音飘渺如鸿般的回响在红尘俗世间。
  
  而我在雨声里,似乎又一次读到了古人的智慧与禅意。天地间,似乎一片静谧,唯有灵魂还在经受涅槃般的洗礼。
  
  雨声,渐渐的小了,一直到若有若无。唯有清风,还在延续着一场梦。我打开窗子,一丝清风窸窣而入,凌乱了的纸张,飒飒作响。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风的味道蔓延上了那舒展在桌子上的一纸素笺。轻点墨染,和着清风,满纸飘香。这六月的清风啊,好似一股清凉的甘泉,滋润了整个心田,也芬芳了一砚翰墨。
  
  平凡如我,安于这份祥和娴静的生活,心思清明澄澈,漫步于红尘一隅。静观流云飞雨,漫数陌上落英,用一袖美好年华,粘贴一窗清风,两袖墨香。以悠然淡泊的心态,面对世事纷杂,潮起潮落。
  
  推开门,走了出去。一番风雨后,梧桐叶落。觅了个清净之处,手捧一本书,坐了下来。
  
  匆匆光阴中的闲暇,尤其是这样的雨后,我愿让自己钟情并陶醉于一本喜爱的书。那些故事,即便隔了久远的时光,也依然跃然纸上,活在心中。为一花一叶轻赋,为一人一生倾诉,将尘世间的琐碎,尽付于一纸素笺,一曲衷肠。就如此刻,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纷繁尘世中,我愿营造一幅“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的意境,将自己的心,打磨的天高云淡、淡泊透明。于万丈红尘里感风吟月,于碌碌尘世里宠辱不惊,于人生路上,达观淡然,两袖墨香。
  
  非常喜欢云水禅心般的曲子,那天籁般的音乐,和着清风诗书,悠远而空灵,仿佛天地万物全都溶入了这亦真亦幻的意境,美妙至极。那些笔墨作陪,诗书作伴的日子,亦如这音乐般轻松悠然。而那些抒写流年的时光,亦是隽永而绵长……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猜你更喜欢:问君何所在,对面不相识 转帖(薄荷,佛门,比丘,菩萨,屠户) 一
问君何所在,对面不相识 转帖(薄荷,佛门,比丘,菩萨,屠户) 一个居士问:经书上说佛菩萨无量无边,就连这个世界往生净土后倒驾慈航的菩萨也很多,可我们怎么一个也遇不到呢?难道说只是过去有,现在没有了?


师父讲了一个“薄荷”的故事: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内寄驻,随五台山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众都瞧不起他,唯独辨聪对他承事恭敬。

结夏安居圆满后,辨聪即将离寺,继续云游。当他向老比丘辞别时,老比丘从怀里拿出一封书信,嘱咐他说:“到开封城北,找到叫薄荷的,把信投给他!”。

辨聪拜别离开五台山,走了一段路才发现老比丘没交代地址,心里嘀咕:“地址不详,从何找起?信里头不知写了什么要紧的事?”又不好绕回五台山,就拆开信来看,信上写着:“你在世间游化日久,那些众生容易调伏吗?若已调伏,度生的事就完成了,可速返回,待太久,恐被强缘打失,流入世间的业报,至祷,至祷!”辨聪看完大惊,赶忙把信再封起来。

有一天,辨聪经过开封广济河畔,远远听到有一群小孩在呼唤:“薄荷!薄荷!”辨聪过去问:“谁是薄荷?他人在那里?”小孩指着一间赵姓人家的猪栏,说:“猪栏内脖子上带个铜铃,金色鬃毛的大猪,就叫薄荷。”

辨聪前去赵姓养猪人家,便问主人:“这条猪为什么叫薄荷?”

主人说:“这条猪很特别,很爱干净,只吃薄荷,所以村里的小孩都叫喊薄荷。平常有屠户来捉猪时,其它的猪只都怕得四处奔跑逃逸,如果猪只牵到薄荷的身边,都会安静下来,也不乱跑哀嚎,任由屠户宰杀。因此以后屠户都会牵薄荷到等着宰杀猪只的身边,绕上一圈,省了以往宰杀猪只时的惨烈的挣扎与哀嚎。所以一家人很爱惜他,多年来都舍不得杀。”

辨聪听完之后,就叫了一声:“薄荷!有信给你!”大猪闻声前脚跃起来站着,辨聪将信投过去,猪一口吞下,保持像人站的姿势,随即就迁化往生了。

这个故事出自印光大师修订的《清凉山志》,薄荷猪原来是为了度化众生,乘大悲愿力,倒驾慈航玩“潜伏”的菩萨。菩萨们“应以猪身得度者,即现猪身而为说法”,以启发众生心中的无尽藏。

由此可知:那些把我们“劝进佛门、逼近佛门、打进佛门、哄进佛门、骗进佛门、拉近佛门、买进佛门、卖进佛门……”的人,那些为我们提供“布施机会、修行机会、消业机会、念佛机会、诵经机会……”的人,都可能是“潜伏”在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菩萨和大善知识,只是肉眼凡胎的我们“问君何所在,对面不相识”。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