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 → 文章
温州第一个体户章华妹,第一张营业执照张华妹
日期:2018-11-30 05:07:23    编辑:萧潭即    来源:互联网
章华妹:中国第一个体户(宋体,温州,个体户,该市,纽扣)2004年11月4日,在
章华妹:中国第一个体户(宋体,温州,个体户,该市,纽扣) 2004年11月4日,在“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揭晓颁奖典礼上,温州获得“活力城市”奖杯,代表该市的五位嘉宾在颁奖仪式上集体亮相——中瑞财团董事长郑胜涛、大虎打火机总公司董事长周大虎、正泰集团总经理南存辉、苍南总工会主席黄正瑞、个体户章华妹。

  章华妹是谁?她是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申领者。她说自己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站在光彩炫目的前台面向全国观众,更没想到自己和温州乃至全国一些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同台领奖。

  26年前“一不小心”

  “我当时很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个体户啊!”章华妹笑道,“我是一不小心就成了第一!”

  2004年11月10日傍晚,温州刚刚下过一场小雨,在该市黄金地段一家纽扣专卖店,记者见到了章华妹——一个说话谈吐非常利落、完全不同于颁奖晚会上的那个章华妹。 26年前,20岁的章华妹只是一个懵懂的女孩,但她却没有今天同龄人那样的无忧无虑,她必须开始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为自己谋一条生路。

  1979年,一个动荡的转折期,睡眠了几代的经商意识仿佛在一刹那间全部激发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生活的环境,并努力寻找出路。在温州,一些人开始试探着“偷偷摸摸”地做起了小生意。

  章华妹的父亲很善于“经营”,早在解放前就在做布匹生意,在几个孩子中,他首先让小女儿做生意,一方面出于生活的压力,另外就是发现她身上有一种天然的经商气质。

  一张小桌子放在自家门口,几毛钱的日用品,摆点纽扣、纪念章、手表表带等,就是如此简单,1979年11月,章华妹的店铺“开张”了。后来,他们开始自己加工,然后拿出来卖,以致周围的一些人也学起了章家。
猜你也喜欢:老得年轻(老人,岳父,岳母,子女,长寿) 请恕我卖瓜说瓜
老得年轻(老人,岳父,岳母,子女,长寿) 请恕我卖瓜说瓜甜:我很懂老人家,一方面因为我已经进入老年,更因为我从小就跟老人亲近。我老娘50岁守寡,她常指着家里的东西说“我就你这一个孩子,家里的锅碗瓢盆全是你的!”接着指指她自己:“我这老太婆也是你的。”于是我带着她由台湾到美国,一路走到她93岁,除了中间我留学3年,几乎没离开过她。
  
  自从我女儿26年前出生,我的岳父岳母也来了,三位老人加起来超过240岁,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处得好极了!
  
  对不起,我又要自己贴金:那时候我就算写文章,都得注意家里的动静。孙女在这边久了,还是在那边久了?然后出去“调整”位置,让三位老人雨露均沾。我还总夸90岁的老娘煮的咖啡香,请她动手,其实我只是希望她多动,而且让她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有用。
  
  对我岳父岳母也一样,我家到了夏天是不用买蔬菜的,因为岳父种得太多,吃不了,还四处送。每天晚餐后,就算大冷天,老先生都要端着厨余走到院子边上,倒进厨余机。倒满了,就装进大花盆,浣熊跑来翻得满地,老先生还能抬块大石板压在盆上。
  
  他今年已经94岁了,而且他不在地上种菜,全种在大花盆里,自己松土施肥下种,还一盆盆配合阳光,抬来抬去。现在更学会“摸花”,把黄瓜、丝瓜的花全摸了又摸,说蜜蜂太少,他要帮忙“做媒”。
  
  几年前,我还帮他搭瓜架,后来他居然自己去砍竹子,每个花盆边上插三根,再把尖端绑紧,非常实用。有一回宴客,我太太说碍眼,把他的“菜盆”抬到低处。第二天早上,几十个大盆子全回来了!
  
  神奇的是我岳父岳母中年并不强壮,刚到美国的时候,还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后来却能一天比一天好。我老岳母近90了,也中气十足,跟我小姨子打越洋电话,一聊就是两个钟头,在老人中心还带头唱歌呢!
  
  为什么他们能老而弥坚?是吃了什么仙丹吗?全不是!只因为他们的心态改善了。
  
  长寿之道也是处世之道,这件事不止老人要懂,儿孙也要懂。“老之时戒之在得”,是该把财产都交给子女,还是留在身边?老人能不留退路吗?谁能保证子女的婚姻?
  
  有没有听过老人在子女家轮流住,只因为早到了两天,就吃闭门羹,睡在门外吹冷风?有没有听说老人被子女冷嘲热讽,再不然总吵架,让老人边哭边喊:“都怪我老不死,我跳楼算了!”
  
  你以为那都是子女的错吗?子女确实不孝!但是老人就都对吗?许多恶果,都可能是因为父母不懂得做人,早年种的因。
  
  今天,我不但建议老的,也要建议小的。老人长寿是“家的荣耀”,但这需要智慧和技术。所以我会很不保留的分析理财、医疗、谈遗产和说话方法、敬老原则。老人像小孩,这小孩要怎么带?老人又要有怎样的自知之明?
  
  我写给每个人,希望大家都能:年轻不老、老得年轻!
  
  文|刘墉 猜你更喜欢:说剑(猛虎,飞凤,文人,汉代,后世)

史载,自黄帝
说剑(猛虎,飞凤,文人,汉代,后世)

史载,自黄帝在首山铸铜造剑,神州便有了第一把剑。这段记载是否信史目前已不可考,不过根据出土的文物可以得知那个时代炼铜技术已经出现。然而我猜想那时期的剑应该既短又质地脆硬,其王权和宗教的象征更多余实战用途吧。

到了商周时期,炼铜技术显著改善,剑也变得越来越结实耐用,只是因为铸造技术的局限,长度始终偏短,犹如匕首一般,又称“轻吕”、“径路”。现在有人考证出,华夏大地原本不产剑,剑是从四方蛮夷传过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是证据依旧不完整,也只能当做一种参考了。

这时期的剑大致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王族和贵族身份的象征;另一种则是军事用途。与后世武侠小说中的描写不同,此时的剑在战场上并不单独使用,而需与盾配合。两军交战时,士兵左手用盾牌格挡敌人的兵器,右手剑趁缝进攻。如果双方紧紧地贴在一起,那么盾后的士兵就用剑透过盾沿的缝隙来进行不断穿刺。

春秋末期,由于冶炼技术的提升,剑的长度迅速扩展,主要用途也由原先的自卫转变成了攻击。由于剑身的加长,剑柄的长度也由堪堪一手抓握变成双手齐握。士兵不再依赖于盾的保护,临敌时双手握剑,劈砍击刺,主动进攻。后世的文人曾有“刀如猛虎,剑似飞凤”的感慨,那是由于后世的剑在形制和用途上发生了明显变化。其实在汉代以前,剑如猛虎,而刀讲究精准,犹如飞凤一般。然而这时期的剑依旧只在战场上绽放着血一般的光芒,充斥着过多的戾气,直到汉代“侠”的出现,才将这股戾气扫去大半。

汉代中叶,刀作为战场上的主要短兵已取代了剑的地位,剑更多地出现在文人雅士和侠客身上。唐代的裴?和公孙大娘都是舞剑的绝顶高手,前者甚至被世人称为“剑圣”。李白十五岁学剑,师从裴?,虽然不以“剑”闻名于世,可在当时是剑法仅次于其师的高手。这时候的剑刚刚离开战场,在文人和游侠的世界里绽放着夺目的光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秦汉先民的勇武已渐渐被文秀之风替代,剑也从战场逐渐走进民间和道门,并衍化出宗门剑术和道门剑术。至于明清,剑法也不再以取人性命为先,而是以截腕击臂为主,但求缴敌器械而不伤其性命。这个时期的剑已完全褪去猛虎的外衣,成为君子的象征。

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说剑是文人侠客身于物外的延伸,那么剑文化就是其内心的精神支柱。

有了剑,中国人从此在物与心的世界里不断转换。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