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悟 → 视觉创意
标杆控制和标杆管理一样吗,标杆管理案例分析
日期:2018-11-30 11:31:04    来源:互联网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标杆,公司,企业,管理,日本)标杆管理(benchmarkin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标杆,公司,企业,管理,日本) 标杆管理(benchmarking)起源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首开标杆管理先河的是施乐公司。1976年以后,一直保持着世界复印机市场实际垄断地位的施乐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特别是日本竞争者的全方位挑战,如佳能、NEC等公司以施乐的成本价销售产品且能够获利,产品开发周期、开发人员分别比施乐短或少50%,施乐的市场份额从82%直线下降到35%。面对着竞争威胁,施乐公司最先发起向日本企业学习的运动,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标杆管理。施乐公司使用了"竞争标杆方法"(Competitivebenchmarking)概念和方法,这个方法是指,从生产成本、周期时间、营销成本、零售价格等领域中,找出一些明确的衡量标准或项目,然后将施乐公司在这些项目的表现,与佳能等主要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找出了其中的差距,弄清了这些公司的运作机理,全面调整了经营战略、战术,改进了业务流程,很快收到了成效,把失去的市场份额重新夺了回来。在提高交付定货的工作水平和处理低值货品浪费大的问题上,同样应用标杆管理方法,以交付速度比施乐快3倍的比恩公司为标杆,并选择14个经营同类产品的公司逐一考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并采取措施,使仓储成本下降了10%,年节省低值品费用数千万美元。于是,西方企业群起学习借鉴,把标杆管理作为竞争的最佳指导,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显著的改进成效。一些企业取得了系统突破,许多公司回报在五倍以上。

  什么是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的概念可概括为: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

  标杆管理站在全行业甚至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上寻找基准,突破了企业的职能分工界限和企业性质与行业局限,重视实际经验,强调具体的环节、界面和流程,因而更具有特色。
猜你也喜欢:台湾企业品牌之路三级跳(台湾,积电,代工,跨国公司,企业) 代工开路
台湾企业品牌之路三级跳(台湾,积电,代工,跨国公司,企业) 代工开路,继之以产品设计,最终展开自创品牌,台湾企业用20年的时间将其野心铺陈开来,此时,它们已经在全球高科技产业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台积电:代工为王

  这家全球最大的专业晶圆代工制造企业自1987年诞生之初就带有国际化的色彩,这不仅是因为其创始人张忠谋在创业之前就是美国德州集团副总裁及半导体集团总经理,深知国际化企业的运作规律,而且还因为其时台湾的电子工业正受到美国关税条款第807条——该条款鼓励美国企业从国内输出零组件到国外进行组装——的影响,台积电也有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的一环。公司大股东即为飞利浦公司和台湾“行政院”。

  公司成立后,第一批主要的客户就来自德州仪器、IBM这样的跨国公司,由于台积电在台湾能提供价格相对低廉,而质量可靠的产品,因此首批客户很快就认同了台积电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台湾当局的支持,台积电也在研发和工厂建设上投入巨大,不仅建立了1座6英寸、5座8英寸、1座12英寸晶圆厂这些能制造各种规格产品的生产基地,而且还在不少产品的研发上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更重要的是,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台积电有意识将自己的生产标准变成全球范围的标准,在继续扩展跨国公司客户,以及与他们建立各类合资公司的同时,也按照国际一流企业的标准进行公司内部的管理变革,除了按照跨国公司的模式设立企业内部制度外,也继续引入有国际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今年接替张忠谋成为公司CEO的蔡力行就有过在惠普的工作经历。到上一个财年,台积电的总体销售额约为7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英特尔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

  广达:设计先锋

  “我要做设计师,这样才能做到九十岁”,广达电脑的董事长林百里坐在满室古董的办公室中很有感触的说。这家去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在林百里手中,希望通过以ODM能力见长的广达研究院来完成下一个百亿美元的目标。事实上这也正反映了现在不少台湾企业在国际化上的雄心——他们经历了最初的代工角色后,希望在更有潜力的产品设计(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ODM)市场发挥自己的特长,据相关数据统计,到2010年,台湾ODM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010亿美元。 猜你更喜欢:小谈《中国好声音》背后的价值取向(太多,的人,声音,中国,方式) <
小谈《中国好声音》背后的价值取向(太多,的人,声音,中国,方式)

近期浙江卫视每周五晚上九点半会迎来收视高峰,因为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实现梦想的节目——《中国好声音》

《中国好声音》舞台上的各个选手都是唱功不俗的。有欧美范儿十足的吴莫愁,有国际范儿十足的吉克隽逸,有声线动人找不到瑕疵的金池,有内敛的歌者权振东,有好多好多实力可以踢馆中国流行音乐的实力唱将,这是我们这些关注过中国好声音的观众可以实实在在看到听到的。

一个擂台,一个主持人,四个顶级的导师,可以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一起寻找一个高级别的好声音,曰《中国好声音》。

此后,质疑声纷至沓来,网友们唇枪舌战,关键的问题在于:为什么每个声音都那么完美,让人找不到一点瑕疵?为什么导师都会为了一个个的声音潸然泪下?为什么中国会唱歌的人怎么那么多?

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就是有这么多惊艳的声音,就是有这么多可以冠以“歌者”头衔的年轻人,就是有这么多可以让导师都欣然邀请去当演唱会嘉宾的选手。

这些声音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当今的社会,不算好混。当今的年轻人,不算勤奋。太多可以啃老的骄奢淫逸的“富二代”,太多权势可以压倒人英雄好汉的“官二代”,太多想着不靠正常方式一夜暴富的刁民,太多为了出人头地而埋头苦读的青少年,太多闯不出围墙只能眼巴巴望着围墙外面世界的人。

理所当然,看惯了窝在小资或者无资队伍中的小群众,成功的小心思就如同乳牙一样,一颗颗根深蒂固,附在牙龈内部。稍稍用力一拔,就是血的代价。

在这样一种生活状态下,“唱歌成名”这个在几千年前稍受歧视的职业,成了现在的年轻人最置顶最华美的梦想。稍微不算五音太差的人,都去学音乐,罩着“没有音乐就没有生命”的铁布衫金钟罩,顶着“音乐是我一辈子唯一会坚持下去的事”的王冠,喊着“生命在,音乐不止”的豪言壮语,他们从一个个不同的背景下朝着一个目标走来。

所以,有些笔者看不下去了:一个个往里面冲,就不怕像炮灰一样散尽?成名成功的方式千千万,为什么就只会上舞台?想身价倍增的方法不胜枚举,何必单恋这一种?

换一个角度,事实应该是这样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iphone似乎已然不再是身份的象征,LV已然不再是奢侈品的代名词,什么奥迪奔驰都不过尔尔。身价的问题成了最值得证明的事,既然你拥有的奢侈品证明不了你的身份权利,只有登上万人千万人仰视的华丽舞台,才能切切实实的证明点儿什么了。

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歌星就风光无限。张国荣邓丽君凤飞飞等歌星在璀璨的舞台之上被千千万万的人敬仰羡慕,他们的经历和后来的成功让多少80后90后垂涎不止。独特的嗓音独特的唱功独特的经历,似乎是一个名人必须具备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由此,大家积蓄力量厚积薄发,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无论再多的选秀,也选不完这些能唱地一塌糊涂的人群。

现实就是这样,一种现象的存在总是有为之铺路的原由,不是清清白白的就会生成,这样的现象注定和原由是藕断丝连的。

因为身价的飙涨需要时间,需要“读书破万卷”,需要行万里路,需要题海战术的不断强化升级;需要在血雨腥风的商场中一决雌雄,需要高举奥运金牌私下却是“血和泪的打滚中”前行的不屈毅力……这样的方式,想必想着想着就害怕了,怕着怕着就退却了,退着退着就放弃了。

幸好,国人知道有一种方式叫做“捷径”。

凡事都是相对的,称之为“捷径”也是相对的。唱个歌无非嗓子哑了,声线不柔和,没有破产的那种心酸痛楚,没有题海战术的那种不见天日,没有训练体能的那种伤病,相反,只要你五音不算可悲,远的不说,至少还能先带给自己听觉上的放松和享受,而且唱歌也是解乏释压的良好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 本类最新
    • 推荐图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