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悟 → 视觉创意
没人在乎你的善良图片,女人不能太在乎男人也不能太善良
日期:2018-11-30 00:04:01    来源:互联网
感动一生的两句话(在乎,善良,生命,我的心,利息)  我的心在乎  其实,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一个暴
感动一生的两句话(在乎,善良,生命,我的心,利息)

  我的心在乎

  其实,这是大家熟知的故事:一个暴风雨之后的早晨,一位老人沿海边散步,他发现昨夜巨浪把许多小鱼抛到了离海水有几米远的沙滩上,足有上千条。只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弯腰在拣那些鱼,不停地把鱼往海水里扔。老人走上前问:这么多鱼,你能扔完吗?孩子没有回答,只是手不停地扔鱼。老人又问:救这些鱼或不救它们,谁也不知道,谁也不在乎。你为何要这样做呢?孩子说:小鱼知道,小鱼在乎,我的心在乎!

  "我的心在乎!"孩子这句话深深感动了我。茫茫大海,对于这些小小可怜的生命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在生命的世界里却是上千条鲜活的生灵,也许有人不在乎,但所有善良的心一定在乎!就像那个男孩那颗透明、善良的心。

  善良,像一颗缀在叶尖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它美丽的开放;善良,像一座草屋,也许它很破旧,但它可以让疲惫无助的旅人过一个平安的夜晚;善良,像一座心桥,也许它并不宽,但它可以联结所有相隔已久的陌生与期盼。一颗善良的心灵就是一片春天,悄无声息地温暖着那些遇到危难和受伤生命。

  所有的生命都有可能遇到不幸,所有遇难的生命都渴望另一个生命善良的关怀。当我遇到受伤的生命时,我也会说:我的心在乎!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著名学者陈之藩在青年时,胡适先生给了他一张四百美元的支票,资助他到美国留学。陈之藩后来有了钱马上就还给胡先生,还写了一封信致谢。胡适接到信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之藩兄: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说得多么好啊!一个人在世上能把私利看淡到如此境界,确实是不易的。陈之藩在后来说:"我每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已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已污浊,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与这样广阔的心胸。"恩惠在人间必会在人间得到丰厚的"利息"。
猜你也喜欢:倾听 同样也能提升领导力(都是,病人,要我,自己的,
倾听 同样也能提升领导力(都是,病人,要我,自己的,一切都) 假如有位眼科医生为病人配眼镜,居然拿下自己的眼镜给病人试戴,并一再强调“这眼镜我已经戴了好几年(我对这事非常有经验),不管多小的字我都看得清清楚楚的(由我的角度来看成果绩效也不错),你就先拿回去戴吧(我就将这好的经验不加修饰的直接移转给你)”。

  病人问:“这行得通吗?”

  医生说:“我戴的时候一切都很好(这制度在我公司的企业文化下执行的非常顺畅一切都OK),你多试试,一定会改善的。”

  病人:“这样做真的行得通吗?”

  医生却说:“相信我,可以的,你看我戴了十多年,不是都好好的(经营管理完全靠过去自己的经验,不靠任何科学的分析与帮助),你只要回家多试试(鼓励埋头苦干,只要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照葫芦画瓢,去做就成了),就OK!”

  病人:“可是我现在看到的东西都是歪七扭八,地都是斜的,我走路都有问题呢!”

  医生:“别紧张,心情放轻松,只要有信心,你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的,回去吧!”

  没有理论根据与科学实证研究,仅凭着一股信心,这不成了“义和团”吗?经理人对事理的认知能如此吗?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我们与别人沟通时不也常犯这种未诊断就先开处方的毛病吗?因此了解别人与表达自我二者都是人际沟通不可或缺的要素。

  你真的会“听”吗?

  我的意思当然不是指你是个“聋子”,因生理上的问题听不到我的声音,我是说很多人听不懂别人所表达出来的意思。我们从小到大的各级教育中老师最常要我们做的就是背、读、看别人写的文章,然后要我们写、说出我们的想法,这叫做“作文”或“演讲”,各位你发觉到什么?十多年的正规教育竟然没有教你“听”;这不是非常荒唐吗?难怪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会如此的困难。

  上帝给我们一个闭着的嘴巴,但却给了我们二个24小时开着的耳朵,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多听少说。 猜你更喜欢:在大德传记里,去体会弥陀的慈悲(平等,供养,因果律,
在大德传记里,去体会弥陀的慈悲(平等,供养,因果律,苦痛,饥饿)

宇宙的万物万象,皆受因果律的支配,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了解三世的因果律,才能了解苦乐的报应和贤愚贵贱的源由。又因为宇宙的一切皆是变化无常的,所以有作为的一切善恶行为所得的果报,也不是永恒不变的。积善所得的福德,努力所得的富贵,情爱所引的眷属,与一切享受和快乐,也都是暂时的,会坏灭的,不可恃的,不可靠的,不究竟的。而人生的快乐比起他的痛苦来,却更如沧海之一粟!三恶道的苦痛,更是不堪想象,轮回无尽的生死大海中,众生尝尽了苦痛和悲哀。我思维这无尽生死的疲劳和苦痛,令我自然地一心向法;求解脱的渴望,令我决心作佛。

那些饥饿的人,虽然知道食物可以止饥;但仅是‘知道’又有什么用?终不能解决饥饿之苦。解决饥饿之苦,是要真真的去吃食物才行的!和这一样,于空性的道理,只是了解,又有什么用处?要证悟空性才行,慧观之方便应在后得净积中增进。瑜珈行者所观的空性,正是那无言说、无分别、法尔平等性(法尔平等即本来平等,既非由于做作而使之平等,也非由增和减少使之平等,亦无所谓净和垢,是清清净净一味的平等性)的密宗见。这是我的一点点了解。为了圆证此胜解,所以应该忍受疲劳、饥苦,抛弃一切世间的爱染,如死尸一样,不怕死,无挂碍的精进修持。在无比恩德的上师父母之前,我密勒日巴没有任何物质钱财的供养;只能在我的一生中,以修行和成就来供养;以究竟证解,报身庄严净土来供养您。’

------摘录于《密勒日巴尊者传》

花了两个晚上,又看了一遍《密勒日巴尊者传》。这次在感动之余,有了些新的内容。这次看,一是为了鼓励自己要精进闻法,努力向道;二是在大德传记里,去体会弥陀的慈悲,体会净土法门的无比殊胜。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 相关阅读
    • 本类最新
    • 推荐图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